服务平台人才培养

实验室构建了由学术带头人、业务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的核心团队,利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专项、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等重大项目培养业务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利用中央公益资金和依托单位的科技创新基金支持青年承担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为其承担国家和部省级重大项目奠定基础。实验室由周炜、蔡凤田和张红卫三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担任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

目前,实验室共有44名固定人员,其中,在职称方面,11人具有正高级职称,占25%;19人具有副高级职称,占43.18%;14人具有中级或初级职称,占31.82%。在年龄方面,在35岁(含)以下的研究人员22人,占50%;在35岁以上且在45岁(含)以下的研究人员14人,占31.82%;45岁以上的研究人员8人,占18.18%。在学历方面,博士后人员5人,占11.36%;7人具有博士学位,占15.91%;30人具有硕士学位,占68.18%;2人具有本科学位,占4.55%。实验室采用了“学术带头人、业务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三级人才梯队建设机制:

1)在运输车辆安全检测与诊断技术方向,固定研究人员10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称3人、副高级技术职称3人,依托单位流动研究人员6人。

2)在运输车辆行驶安全及可靠性方向,固定研究人员11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称 2人、副高级技术职称6人,依托单位流动研究人员6人。

3)在运输车辆安全运行环境保障方向,固定研究人员10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称2人、副高级技术职称4人,依托单位流动研究人员6人。

4)在运输车辆车路协同控制方向,固定研究人员10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称1人、副高级技术职称6人,依托单位流动研究人员5人。

实验室注重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引领实验室技术发展及传帮带的人才培养作用,稳步推进研究工作,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积极鼓励实验室人员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气氛;鼓励实验室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每年引进若干名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到实验室工作或实习,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学历层次,构筑人员稳定、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近5年内,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中有7名青年研究人员成为国家级项目(课题)负责人,26名青年研究人员成为部省级科技项目负责人,45岁以下重大项目负责人数量占固定研究人员数量的比例达到59.09%;有6人、12人分别晋升正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3名青年人被选为公路院科技拔尖人才;引进1名有海外留学经历的硕士毕业生;有4名博士后进站工作、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1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实验室作为高校的实习基地,与国内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有17名博硕士毕业生在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与国内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其中有6名学生毕业后进入本实验室工作。